生产过程总种种问题的结合,能提供印刷厂一系列安全和减低损耗的好处,印刷机的墨路部分由许多直径不同的墨辊组成。这些墨辊在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被磨小,尤其是墨辊的两端会更为严重。 众所周知,墨辊的排列都是软硬相间的。因为如果硬辊与硬辊相碰,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压缩量,油墨无法发生转移,而且震动也比较大;如果是软辊与软辊相碰,它们之间的压缩量过大,这样就增大了墨辊间的摩擦力,大大降低了墨辊的使用寿命。所以墨辊只能采用软硬相间的排列方式来完成油墨的转移,这样既可以减小震动也可以减小摩擦。 由于硬辊的存在,软辊在长期的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,时间一久,必然会磨小。磨小最厉害的应该是和串墨辊直接接触的软辊。因为串墨辊是来回串动的,当它串至软辊的另一侧时,软辊没有与串墨辊接触的地方必然会恢复压缩变形回到原状,当串墨辊再串回时,必定会对其进行挤压,这样一来软辊的磨损就更加厉害了。 由于墨辊在长期的工作后,两端都会残留油墨,时间一长,这些油墨就会变干、变硬。串墨辊在这些变干的墨渣上干磨,也会变得越来越小。此外,墨辊在长期工作后变脏,表面成镜面状态,本来墨辊间是滚动摩擦,成镜面状态后就变成了滑动摩擦,这样也会加快墨辊的磨损,使墨辊直径变得越来越小。 胶印设备墨辊磨小的影响 墨辊磨小首先影响的便是墨容量。墨容量是指墨辊表面总墨量和版面墨量之比。墨容量一旦改变,当印刷大面积实地色块时,就会出现供墨量不足的问题,印品前深后淡现象比较严重,整个 印品的墨色显得很不均匀。所以墨辊直径一旦磨小超过2mm,就一定要及时更换。 印刷设备控制墨辊磨小的措施 墨辊磨小是无法避免的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控制。首先应该严格按照机器说明书正确调节墨辊间的压力,且要定期检查。其次就是要对墨辊定期进行深度清洗,并及时清理墨辊两端的积墨,不要让墨辊表面成镜面状态,也不能等油墨干燥后再清洗。 |